根據歷史書籍記載,早在300餘年前,在臺灣便發現有茶樹生長,這些茶樹大都是野生茶樹。而臺灣真正發展的茶樹栽培管理及茶葉製造,是在 200 餘年前先人從福建武夷山引進茶種及種植在臺灣北部開始。臺灣的地理與氣候以及環境,非常適合茶樹生長,是世界有名的茶葉產區。所產製的茶葉包括綠茶、包種茶、烏龍茶及紅茶等,其中尤以包種茶及烏龍茶馳名世界。位處亞熱帶地區的臺灣,高溫多雨的天氣型態,孕育出適合茶樹生產的酸性土壤,可產製綠茶、包種茶、烏龍茶和紅茶等各種茶類且聞名全球。由於各茶區的氣候、土壤、海拔等自然環境的不同,所產製的茶葉品質、香氣、滋味、喉韻各有不同。
在臺灣,除了後發酵的茶外,什麼茶類都生產,以半發酵的烏龍茶及包種茶最為出名。日據時代的紅茶,光復後1950年代到60年代的綠茶都是賺外匯的模範生,70年代至今可以說是烏龍茶的時代,這個階段不再是以外銷為主,但配合茶道文化的發展,將部分發酵茶推到了極盛的狀況,而且從臺灣影響到中國大陸、日本、韓國,以至於新馬、歐洲、美洲,更引起世界性的烏龍茶熱潮。很多愛茶人士上山入鄉,就為尋訪心目中的一杯好茶。
台灣茶園面積共有21,554公頃,因為位處亞熱帶地區,高溫多雨的天氣型態,孕育出適合茶樹生產的酸性土壤,可產製綠茶、包種茶、烏龍茶和紅茶等各種茶類,茶區由北到南,由西到東皆有產茶,因為每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條件不同,所適合的茶樹品種不盡相同,而產製出來的茶也有其特色。
新北好茶整合新北市所產優質茶品,全新北市茶葉栽培面積約為750公頃,茶葉產量約402噸。年產值約11億元,其中最大產區為坪林,栽培面積達487公頃,年產量268公噸,約占全市67%,為「文山包種茶」主要產地,新北市不僅為發源地,也是全臺最大產區。 包種茶向來被比擬為臺灣茶種中的長老,文山包種茶又被視為包種茶中的代表與頂級。文山包種茶亦為民間俗稱的「清茶」,呈長條扭擰狀,幼枝心芽相連,葉尖呈自然彎曲狀。若以中火烘焙,茶味清香撲鼻;若以重火烘焙,則稱為「熟火包種」。珍貴的文山包種茶,為茶菁均以人工手摘採的「青心烏龍」品種;所製成的茶葉外觀翠綠,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,沖泡後茶湯水色蜜綠鮮豔悅目,香氣撲鼻,滋味甘潤,入口生津,且有「香、濃、醇、韻、美」等五大特色。